鼻槁(萎缩性鼻炎)案

  习某,女,59岁,家庭妇女,某化工厂退休员工。

  初诊(2009年3月6日):主诉常觉鼻内干燥不适伴有疼痛感10余年。患者于10余年前开始,常感觉鼻内干燥不适,偶有痛感,常有黏稠鼻分泌物溢出,鼻呼吸欠通畅,夹有黄绿色干痂,间有涕中带血现象,伴头昏头胀,咽部不适及干燥感,语音低微。间断求医治疗,但疗效均不能持久。近年来症状逐渐加剧,鼻燥且鼻呼吸不畅,涕中带血现象较为频繁,血色较深,鼻分泌物有异味,但自觉嗅觉减退,口中气味较明显,以至于不愿与人过于接近。伴有体倦乏力,头昏头重且胀,咽干而喜温饮,睡眠不佳,心烦易躁,小便清长,夜尿多,大便不爽。舌淡红,苔白,脉弦细而迟。查鼻腔黏膜干红发亮,鼻腔宽阔,下甲瘦小,表面散在附有黄绿色痂皮,尤以中道处更多,中甲显水肿,中隔前下方黏膜显粗糙糜烂,附有血痂;咽部黏膜黯红,较干而发亮,双侧扁桃体萎缩,鼻咽黏膜黯红粗糙,下咽黏膜黯红,舌根淋巴组织黯红肿胀,喉腔黏膜黯红,声带稍红而肿。

  辨证分析:[ccc47]患者系化工厂员工,长期接触刺激性化学气体,湿热之邪久羁,熏蒸鼻窍肌膜,故有黏稠鼻分泌物,甚则夹有黄绿色干痂,乃至黏膜显粗糙糜烂,有血痂;病程日久累及肺脾二脏,清阳不升,鼻窍失于滋润濡养,则鼻内干燥不适伴有疼痛感;全省体倦乏力,头昏头重且胀,咽干而喜温饮,睡眠不佳,心烦易躁,舌淡红,苔白,脉弦细而迟,虽然均为肺脾气虚渐至阳虚之内证本候,但患者因工作性质及其所处环境之故,湿热之邪久羁,是为本虚标实之证。

  诊断:鼻槁(萎缩性鼻炎)。

  辨证:脾肺气弱,湿热蕴鼻证。

  治法:健脾益气,清肺化湿,润燥通窍。

  处方:益气温阳活血方合辛夷清肺饮加减。

  黄芪30g,太子参15g,茯苓12g,辛夷12g,黄芩10g,栀子10g,升麻5g,麦冬12g,百合12g,石菖蒲10g,牡丹皮12g,地龙10g,川芎10g,墨旱莲15g,炙甘草5g。10剂,日1剂,水煎,分2次温服。

  并嘱患者常以新鲜洁净麻油加少许冰片溶化后滴鼻。

  方解:本方以黄芪、太子参健脾益气,茯苓健脾渗湿,黄芩、栀子清解肺热并燥湿,辛夷清肺通窍,升麻清热并升举阳气,麦冬、百合润肺燥,石菖蒲化湿通窍,牡丹皮、地龙、川芎活血化瘀通窍,墨旱莲滋阴凉血止血,炙甘草温中并调和诸药。诸药合用,共奏健脾益气、清肺化湿、润燥通窍之功。

  二诊(2009年3月17日):诉用药后症状有所缓解,鼻内干燥感减轻,涕血减少,鼻内异味及口气改善,余症同前。舌淡红,苔白,脉弦细而迟。查鼻腔黏膜黯红,较干而粗糙,下甲瘦小,中甲显水肿,鼻腔黏膜表面黄绿色痂皮减少,中隔黏膜糜烂情况有所好转。辨证同前,治法依旧,原方去墨旱莲、茯苓、石菖蒲,加补骨脂12g、锁阳10g、莪术10g。10剂,照前煎服。

  三诊(2009年3月31日):诉用药后症状继续趋于缓解,鼻干疼痛感减轻,涕血甚少,鼻内异味已不明显,口气较前明显好转,咽干舌燥现象已不显著,体力增强,睡眠改善,二便好转。舌淡红,苔白,脉弦细而迟。查鼻腔黏膜黯红,较干而粗糙,下甲瘦小,中甲显水肿,鼻腔黏膜表面黄绿色痂皮减少,中隔黏膜糜烂情况有所好转。继依前法治疗,予以前方20剂,照前服用。

  四诊(2009年4月24日):诉用药后症状大部缓解,鼻干疼痛感甚轻,已无涕血现象,鼻内异味及口气基本消失,咽干舌燥现象已不明显,体力基本恢复正常,睡眠安稳,二便调。舌淡红,苔薄白,脉弦细。查鼻腔黏膜黯红,表面洁净,稍显粗糙但润滑,下甲偏小,中甲黏膜淡红,水肿消退,中隔黏膜糜烂面愈合。据此判断,患者鼻病开始向愈,还需要坚持治疗,以善其后。嘱坚持服用补中益气丸、杞菊地黄丸及复方丹参片半年,再继续间断服用半年。

  年余后患者反馈病情,基本维持前述状况,偶有鼻干不适感,但能够用药缓解。

  按语:本例患者系绝经后继发萎缩性鼻炎,其发病与患者体质状况密切相关。加之患者原系化工厂员工,长期接触刺激性化学气体,亦为其匿患本病增加了职业性致病因素。虽然传统认为鼻槁以阴虚肺燥之证最为常见,但本例却以脾肺气弱、湿热蕴鼻为本证,采用健脾益气、清肺化湿、润燥通窍之法,以益气温阳活血方合辛夷清肺饮加减治疗,补益肺脾以治本,清热化湿以治标,兼以通窍缓其急,病情得以控制并逐渐缓解,直至疾病向愈。治疗过程中,由补益肺脾之气逐渐过渡于温补脾肾阳气,并坚持应用活血行瘀之品,终于控制病情,后继以健脾益气、补肾养阴、活血行瘀善其后,盖因鼻槁之变,阴津亏虚不能不顾也。

上一篇:鼻窒案

下一篇:鼻疳(鼻前庭湿疹)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