慢喉喑(声带小结)案

  唐某,男,54岁,工程师。

  初诊(2013年2月12日):主诉声音嘶哑1个半月,加重1周。患者1个半月前饮酒吹空调后出现咽喉不适、声音沙哑,久语费力,未予重视。近1周声音嘶哑加重,言语困难,伴咽喉灼热痛,吞咽痛,咽部梗阻感,精神差,饮食差,大便结,日一行,小便黄。就诊时患者声音嘶哑,言语费力;舌红,苔薄黄腻,脉滑数。既往否认高血压、心脏病、糖尿病病史;否认肝炎、结核等传染病病史;否认外伤手术输血史;预防接种史不详;无食物、药物过敏史。患者体型肥胖。专科检查:外鼻无畸形,鼻窦无压痛,鼻黏膜黯红,鼻中隔右偏,中甲水肿,双侧中鼻道、总鼻道未见明显分泌物及新生物。口咽部黏膜黯红,双侧扁桃体Ⅰ度大;鼻咽部黏膜黯红,舌根淋巴组织增生,会厌黏膜色红、血管清晰,喉黏膜充血肿胀,双侧声带稍肿、色淡白,双侧声带前中1/3处见对称性黏膜突起(黄白色、不透明、质较软),与声带交界处黄白分明,发声时声带闭合欠佳。

  辨证分析:患者形体敦厚,肥人多湿,素喜肥甘厚味,脾胃运化失司,痰湿结聚,复感热邪,邪热积聚,蕴于咽喉,声门失护,湿热困结于声带,开合不利。舌红,苔薄黄腻,脉滑数,属湿热结聚之象[ccc232]。

  诊断:慢喉喑(声带小结)。

  辨证:湿热结聚证。

  治法:清热化湿,祛痰化瘀。

  处方:二陈汤合甘露消毒饮加减。

  陈皮5g,法夏10g,茯苓10g,浙贝母15g,桔梗5g,茵陈蒿15g,藿香15g,黄芩10g,浙贝母10g,射干10g,地龙10g,丹皮12g,山慈菇12g,甘草5g。7剂,日1剂,水煎,早晚分2次温服。

  二诊(2013年2月20日):服药3剂后,咽喉灼热痛减轻;服药7剂后,声嘶、咽部梗阻感减轻,饮食、二便改善。检查见鼻黏膜黯红,鼻中隔右偏,中甲水肿,双侧中鼻道、总鼻道未见明显分泌物及新生物。口咽部黏膜黯红,双侧扁桃体Ⅰ度大;鼻咽部黏膜黯红,舌根淋巴组织增生,会厌黏膜色红、血管清晰,喉黏膜黯红稍胀,双侧声带肿胀减轻、色淡黯,双侧声带前中1/3处对称性黏膜突起稍减小(淡黄色、透明、质软),发声时声带闭合欠佳。舌红,苔薄黄,脉弦数。经前治疗,湿热征象减轻,症候改善,但病机根本尚存,需继续清热化湿,祛痰化瘀,予前方加减治疗。

  处方:陈皮5g,法夏10g,土茯苓15g,桔梗5g,柴胡5g,黄芩10g,白芍10g,浙贝母10g,射干10g,地龙10g,丹皮12g,山慈菇12g,甘草5g。7剂,日1剂,水煎,早晚分2次温服。

  三诊(2013年2月28日):服药7剂后,咽痛、梗阻感已除,声嘶大减,感乏力、食欲较差,二便可。检查见鼻黏膜淡红,鼻中隔右偏,中甲水肿,双侧中鼻道、总鼻道未见明显分泌物及新生物。口咽部黏膜黯红,双侧扁桃体Ⅰ度肿大;鼻咽部黏膜黯红,舌根淋巴组织稍增生,会厌黏膜淡红,喉黏膜淡红无肿,双侧声带肿胀减轻、色淡白,双侧声带突起黏膜明显缩小、淡白色,发声时声带闭合尚可。舌淡红,苔薄白,脉弦细弱。[ccc233]现症湿热大部已除,痰瘀仍存,肺脾气虚显现,需健脾益气,化湿祛痰,活血散结,予以二陈汤合参苓白术散加减。

  处方:柴胡5g,土茯苓15g,法夏10g,桔梗5g,浙贝母15g,陈皮5g,黄芪30g,淮山药15g,砂仁10g,薏苡仁15g,诃子10g,山慈菇12g,莪术10g,白术10g,麦芽15g,甘草5g。7剂,日1剂,水煎,日2次温服。

  四诊(2013年3月5日):服药7剂后,声嘶已除,稍感咽喉不适,纳食可,精神可,二便可。[ccc234]症状大部消除,惟觉咽喉稍有不适,现证责之于肺脾气弱,当补益脾肺以善后,予参苓白术散加减治之。

  处方:茯苓10g,法夏10g,白术10g,淮山药15g,诃子10g,陈皮5g,砂仁10g,薏苡仁15g,地龙10g,太子参15g,黄芪15g,锁阳10g,甘草5g。7剂,日1剂,水煎服,日2次。

  按语:本案患者声嘶1月余,系饮酒吹空调后出现咽喉不适、声音沙哑,言语困难,伴咽喉灼热痛,吞咽痛,咽部梗阻感,精神差,饮食差,大便结,日一行,小便黄,舌红,苔薄黄腻,脉滑数[ccc235],辨证为湿热结聚证,故初诊[ccc236]以二陈汤合甘露消毒饮加减疗之,方中法夏、茯苓、浙贝母祛湿化结,茵陈蒿、藿香清热化湿,射干、桔梗、黄芩、薄荷清热利咽,加用地龙、丹皮、山慈菇活血化瘀散结;诸药合用,去湿热,散小结,效果显著。[ccc237]经前治疗,症状得以快速缓解,病变明显减轻,湿热瘀结之象好转,为扭转病机,前法调整为固护后天之本,重健脾益气以祛湿,减清热之品并佐锁阳以防苦寒太过,以前方加减治之。病情继续好转,声户病变近乎愈合,因而于三诊时予以二陈汤合参苓白术散加减消散余邪。至四诊,病情近愈,予以参苓白术散加减治疗以善后,巩固疗效。